教孩子勤洗手
手足口症无机可乘
手足口症——一个令家长担忧不已,令孩童防不胜防的病症,如果患病孩童的父母没有小心照顾,或是不留意小孩的病情进展,就可能加重病情。
根据卫生部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1月3日至8月6日期间,手足口症病例共达2万3454宗,平均每星期有757宗病例,随着手足口症疫情并发,国内当时拉响警报,更受促采取紧急措施以应对上述疫情。
最顽固病菌
马来西亚手足口症病例主要是柯萨奇A16型(Coxsackie Virus A16/Ca16)和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71/EV71)病毒株感染所导致。孩童较容易受这些病毒感染,成人因具有抗体和免疫能力,即便接触过这些病毒,不易被感染。
到目前为止,手足口症并没有特定的治疗方案,因为这类病菌最顽固,它是由不同病菌组织起来,由于这类疫苗研发尚未成功,所以劝勉大众勤洗手,保持双手清洁以避免病菌感染。
手足口症的患者,其口水含有这类病菌,小朋友习惯把玩具放入口里,如果被其他小朋友碰触到这些玩具,就会被传染。
手足口症病毒株具有高度传染性,能够通过患者接触过的物体表面传染,这也是此疫情迅速爆发的原因。
大部份病情轻微的手足口症患者会在急性发病后的7至10天内痊愈。然而,严重的话则可能引致出现并发症,如病毒性脑膜炎、脑炎等,患者可能需住院几天。
10岁以下易中招
每个人都有感染手足口症的风险,但手足口症通常发生在10岁以下的孩童,因为他们较容易感染。
除了保持居家、学校和公共场合的干净卫生及常消毒,每个人都应该培养经常洗手的习惯,经常洗手是非常重要的,尤其在准备食物之前、触摸事物和如厕后,培养这种习惯以预防传染性疾病。
世界卫生组织及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曾发表,洗手是预防病毒和细菌感染的最佳预防措施之一,原因在于约80%传染性疾病是通过触摸方式传播。
选洗手液看Log值
引发大部份手足口症的柯萨奇A16型和肠道病毒71型都属于无包膜类型病毒,对于大部份酒精和酚类化合物消毒剂具有抵抗性,然而,新加坡理工学院生物医学及生命科学中心总监陈勇利博士为多项产品进行实验,并以EN14467试验作标准,证明含普维酮碘(Povidone-iodine,简称PVP-I)的皮肤清洁液,可达到病毒数量减少至4个log值(log4)或99.99%有效杀害柯萨奇A16型和肠道病毒71型。
EN14467是获得欧盟机构及专家认证的可靠测试标准,用于鉴定洗手或双手卫生产品消毒杀菌的有效性。最好选用可降低手上细菌的5个log值杀菌洗手液,才能杀害更多的病菌,不过很多产品只能降低3个log值病菌,还有很多病菌并未杀死。
以1万只病菌数量为例,使用1个log值的洗手液,你只是杀害90%病菌,手上还残留1000只病菌;使用2个log值洗手液,99%的病菌被杀害,残留100只病菌,以此类推,使用3个log值洗手液,虽然杀害了99.9%,还有10只病菌,如果使用4个log值洗手液,可杀害99.99%病菌,最后只剩一只病菌。所以在选用产品时,要留意标签上的log值多寡。
经实验证实,免洗洗手液对抗手足口症病菌没有效,至于洗手液,可选用含PVP-I成份或可杀灭99.99%以上的产品。
我特别关注临盆的孕妇,尤其是与患有手足口症家庭成员同住,新生儿在诞生的7天里随时会被感染。
预防手足口症洗手步骤:
1. 双手手心互搓。
2. 指缝互搓。
3. 搓揉手背。
4. 手指并拢 搓揉掌心。
5. 搓揉双手腕。
手足口症初期症状
- 发烧、厌食、感觉不适和喉咙痛
- 初期症状出现1至2天后口腔开始出现疼痛的水泡这些水泡初期会呈现细小红点然后会起泡并逐渐形成溃疡
- 手部、足部和口腔出现不痒的水泡状皮疹
手足口症演进表:
- 1957年:纽西兰发现第一宗手足口症
- 1958年:加拿大发现柯萨奇病毒A16型
- 1969年: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发现人肠道病毒71型(Human enterovirus71/HEV71)
- 1973年:在瑞典和日本发现手足口症和人肠道病毒71型病因关系
- 1997年:砂拉越出现手足口症病毒疫情
- 1998年:台湾出现手足口症病毒疫情。超过10万宗病例,其中400名儿童中枢神经系统(CNS)受感染,另78人死于脑干脑炎与神经源性肺水肿
- 2000年:韩国、日本、新加坡、台湾和西马爆发肠道病菌71型病毒疫情;在西马,有8人因手足口症的并发症包括无菌性脑膜炎、脑炎、脊髓灰质炎(俗称小儿麻痹症)而死亡
- 2003年:砂拉越再次爆发手足口症疫情,死亡人数不详,同时该州爆发非典型肺炎(SARS)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