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疾病
改善认知减精神病患痛苦
影响思想情绪行为导致功能障碍
案例:
林羽是一名医科4年级的学生,他一向以勤奋见称,成绩在竞争激烈的医学院中可算数一数二,虽然他比较内向,但口才了得又热心帮人的性格很受同学欢迎。
这次4年级的考试特别重要,林羽预备一星期要集中精神温习,作最后的冲刺。奇怪的是,无论他用尽任何方法都无法集中精神,思绪总是乱乱的,以前认为轻而易举便能想通的问题,现在却像高深难题似的。
他的心情也越来越差,整天把自己关在房里,心想就算读不进,对着课本时间长些可能也有用。平时他可以一觉睡到天亮,可是这几天无论怎样总是很难入睡。就算睡着了,也是不停胡乱发梦,整个人就像每分每秒都蒙在黑雾里。
林羽的父亲也留意到儿子似乎精神不好,一次晚餐时趁机把自己的担心告诉林羽。林羽最终听取父亲的建议一同去看医生。经检查后林羽确诊患上思觉失调症,需接受药物治疗。
精神疾病与其他医疗疾病如糖尿病丶心脏病一样,同样涉及身体及拥有科学知识可说明的疾病。精神疾病的病发率越来越普遍,因此,民众应该对精神疾病要有一定的认知和醒觉。
精神疾病可以影响一个人的思想、情绪和行为。试想像如果一个人的想法受到干扰的话,当事人就会感到一些异常状况,例如感到很沮丧或很开心,这些异常情绪可以造成异常行为。换言之,精神疾病的影响是发生在患者脑部,驱使患者产生某种形式的行为。
了解疾病和处境 勿视患者为疯子
“思觉失调症(schizophrenia)、严重忧郁症(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和躁郁症(bipolar disorder)属于较严重的精神疾病,但是,很多时候,这些患者却被误以为是“发疯”、“懦弱”,只有提高精神疾病的认知,才能避免用异样眼光看待患者,并减少患者的压力与痛苦。
我们必须清楚明白,精神疾病可以导致功能障碍,例如伤心与忧郁截然不同,任何人一生中总会体验伤心的时候,但是,这不表示我们都患上忧郁症。其中的关键变化点是,精神疾病是有某种程度的功能障碍。
电影《美丽心灵》(A Beautiful Mind)讲述患有思觉失调症的数学家奈斯约翰(John Nash)在博弈论和微分几何学领域潜心研究最终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故事。
这部电影让我们看见,患有思觉失调症的患者一般都会被人视为“疯子”,如果我们认识他们的疾病丶了解他们的处境,我们就不会用“发疯”来形容他们了。
思觉失调症患者会出现幻想和妄想,例如患者经常听见有人在说话,但是,这些声音却没有来源,所以称之为“幻想”或“幻觉”,这是因为大脑内部的化学失衡所致,也就是说,声音是大脑“告诉”患者时所产生的幻觉。
患者最常经历的幻觉是幻听,他们常常喃喃自语,旁人会以为他们在自言自语,实际上,他们是在跟幻听的“对象”作交谈。
40%自残倾向 10%自寻短见
幻听对患者而言是很压力和烦恼不安的,他们无时无刻都听见有人在说话,这些声音时大时小丶时近时远,有时候是交谈声,有时候则是叫骂声,使患者无法集中思考丶精神或专注。
思觉失调症患者也会有妄想症,例如患者感觉到外人就要攻击或伤害他或她丶收到神的信讯和托付需履行重大任务丶自以为是世上最强大的人等,这是因为疾病驱使大脑告诉患者这都是正确和真实的事,使患者信以为真。
幻想和妄想可算是正面的症状,也有负面的症状如患者拒绝自我照顾丶外出见人丶只想呆在家什麽都不做等。另有认知偏差的症状如学习缓慢丶无法专注丶记忆力差等,以及情绪症状,如喜怒哀乐无常等。
40%的思觉失调症患者有自残倾向,其中10%患者因自残和自杀而死亡。根据调查,有自残行为的人,90%都患有精神疾病。
伤心难过属正常 病情持续或忧郁
“不要给自己太大压力”、“别想太多”、“放松”等是常见人们对忧郁症患者表达关心的劝告,其实,这些劝告对患者而言帮助不大,因为忧郁症本身就是一种疾病,应及时给予治疗。
忧郁症的病发率比思觉失调症更高,好发于女性,例如产后忧郁症,而忧郁症是可以通过治疗改善病情。
伤心和难过是人类的正常反应,每个人一生可以因为经历一些事情,例如所爱的人逝世丶与伴侣分手等而感到伤心丶难过,但是,这不是忧郁症,而是人的正常反应。
被诊断患有忧郁症的人必须是符合一定的标准,例如病情持续了一段时间丶不再享受于曾经很享受的事务等,都是忧郁症的主要表现,其他症状也包括食欲改变丶睡眠习惯的改变丶疲劳丶思考和行为缓慢丶专注力降低。
当病情加剧时,患者就会感觉到自己活着已没有价值和罪恶感,更严重的话会有自残倾向,甚至自觉对家人丶社会造成负担而自寻短见。
如发现身边的人出现上述症状,应及时伸出援手或陪伴他们前往接受治疗。
情绪两极化 影响日常判断
躁郁症的其中一个最显著的症状是哀伤和喜乐两种特徵情绪不断交互出现,以致容易被人误以为是忧郁症或狂躁症患者。
我记得有一名躁郁患者病发时非常的活跃,无时无刻都想要做很多的事情,而且睡得很少却有过人的精力与精神。
有的病患甚至做出一些能力以外的事,例如做高风险投资丶购买奢侈品丶跑车等,当症状消失时,他们才发现问题所在。
患者的其他症状还包括贫嘴丶有无限的想法丶分心丶自我优越感等,这些症状都会影响患者对日常生活所作出的判断。”
“精神疾病的急救”运动
“我们发起“精神疾病的急救”(First Aid for Mental Illness)运动,目的是第一时间辨识患者的行为困扰与危机,并提供援助。
我们如何知道患者出现与精神健康问题有关的行为困扰和危机呢?首先,从患者的表现看出一些端倪,因为患者工作丶求学丶日常活动及行为表现都会有改变和明显的差异。
此外,患者的习性也会改变,例如远离社群丶易怒和情绪化表现越来越频密丶恐慌发作时带有呼吸困难丶心慌丶冒汗等表现。另有集体歇斯底里丶有侵略或攻击性丶怪异如妄想等的行为。特别要留意的是,患者还有可能自残和自杀行为。
受过精神疾病急救培训者对精神健康问题有一定的认识,而且有能力辨识和处理患者自残或自杀的突发行为,最重要的还是要懂得分辨医疗与精神两种不同的紧急状况和所需支援。
要落实紧急救援,施救者须记得“AEGE”口诀,即A(Approach and access)方法和进接;E(Engage)与人联系丶沟通和聆听;G(Give support/help)给予支援或帮助及E(Encourage person)鼓励患者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
精神健康急救(Mental Health First Aid,MHFA)课程是2001年在澳洲发起,目的是要帮助精神疾病患者。随后,美国也在2006年发起心理急救(Psychological First Aid)计划,目的是要帮助战后患上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士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