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alth Insure SavvyHealth Insure Savvy
Health Insure Savvy
Check out the latest health news, articles, advice, and trends for you and your family on topics like nutrition, weight loss, popular diets, and exercise.
  • 首页
  • 疾病/症状/类别
  • 联系我们
  • 中文 (中国)
    • English
    • Bahasa Melayu
  • 有用链接
Menu back  
 
慢性疾病, 疼痛

疼痛

找出自然好根源
疼痛的领悟

疼痛,是没有表征的感觉,旁人看不出来,也无法体会痛者的感受。疼痛通常被描述为“当我们受到伤害或威胁时身体所发出的警告”,然而也有可能不是这样,如一些已经截肢的人,在截肢前他们感受到的剧痛已经烙印在大脑中,所以即使截肢后,他们还是觉得痛,一种大脑所储存的讯息左右了他们的神经疼痛系统。

疼痛分为伤害性疼痛(急性疼痛)及神经性疼痛。伤害性疼痛与伤害性感觉神经是相关的,因外在因素危害或威胁到身体部位时所产生的感觉。而神经性疼痛是由于神经系统的损伤或故障所造成,要辨别这两种疼痛,可以通过疼痛持续时间来进一步区分。

原来疼痛是可以管理,疼痛也有分为长痛与短痛,疼痛并不是我们理解的表面疼痛而已。

代表健康出了问题

疼痛的期限与持续性是断诊的依据,如烧伤或击中一个微小的骨骼所产生的疼痛,一开始可能是急性的短期疼痛,但也可能发展为慢性长期疼痛,变成关节炎或纤维肌痛,而在马来西亚有7.1%的成年人都有慢性疼痛问题。

一般受伤导致的疼痛在伤口复原后就可治愈,属于急性疼痛;而持续或慢性疼痛,是神经系统出现障碍所致,如糖尿病、背痛及纤维肌痛所导致的周围神经病变,可能是一辈子的事,即使受伤细胞已经修复,但10至20%的人感觉疼痛还在。

很多人以为疼痛只是身体的感受,疼痛可以成为患者的经济负担,因为疼痛一旦转变为慢性疼痛后,患者会感到抑郁、疲累、食欲不振及情绪波动而无法工作。“一般人对疼痛的了解只是表面,不知道疼痛可能意味着他们的健康出了问题。不同类型的疼痛,有不同症状和言语描述,包括针刺、烧伤、休克、刺痛等,都可以通过医生诊断后改善。”

最普遍的疼痛是受伤所导致的外伤、周围神经压迫、感染(爱滋病)、新陈代谢疾病(糖尿病)、炎症(多发性硬化,类风湿关节炎)、赘生物、药物及毒素(酒精中毒,砷中毒)、基因问题及特发性疾病等。

会痛是好事
不然死得更快

由于对疼痛的浅见,很多人疼痛时都自行到药剂行购买止痛药,作为第一线治疗,但并不是所有疼痛都见效,尤其是神经疼痛,是需要特别药物来治疗。

虽然疼痛令人难受, “受伤后会痛是好事,证明身体的保护功能健全,告诉你什么地方受伤了及自我修复。如受伤后连痛的感觉都没有,就表示身体已经失去自我保护功能,会死得更早!”

神经性疼痛如无色无味的毒药,旁人看不着,也摸不到,必须有疼痛专科医生通过各方面的问诊及仪器辅助后,才能断定到底是神经性疼痛还是急性疼痛。急性疼痛非常容易解决,只要吃过止痛药,疼痛感消退,伤口复原就不会再犯,但神经性疼痛“手尾”很长,除了靠医生的帮助之外,患者可能需要参加一些疼痛管理课程才能自我克服疼痛感。

在为病人诊断时,通常一次就可知道是急性或神经性疼痛,首先会查问病人疼痛的情况、疼痛频率、时间、部位等,要病人详细陈述“痛”的感觉,包括是否如刀割、火烧、撕裂、电击等,因为每一种痛都有不同的疗法。

“接着会做疼痛特征测验、体格检查,特别是神经系统评价、辅助诊断试验、评估疼痛对患者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无论是身体哪一个部位的细胞受伤,都会在三个月内痊愈,疼痛感就随着消失,若不复原就会转为慢性疼痛,或疼痛感应系统发生障碍,即使已经没有伤,但神经系统依然传达出痛的讯息。

国际神经性疼痛或神经疼痛研究协会与世界卫生组织正合作,把无原因疼痛列入《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11(ICD-11)》中,根据疼痛的时间与指数来分类,也就意味着,慢性疼痛已经发展成一种健康问题。

在外人看来,伤口痊愈了,应该就不会疼痛,但疼痛是“只可意会,无法言传”,即使我们看来伤口已经复原,手术已经成功,但患者还是认定还有“东西”留在里面,所以疼痛感依然存在。

“当然,也可能真的有‘东西’在里面,如发炎或各种原因,但有约10至20%,甚至30%人的病人手术之后还是觉得痛,但医生却找不出原因,在这情况下病人就唯有接受痛是无法被拿掉的事实,要学习与痛共处,学习管理疼痛的方法。

“不幸的是,病人都不会这么想,他们会一直想找出痛的原因和解决方法。我曾经见过一位脸部疼痛的病人,他以为是牙痛导致的疼痛,结果去找牙医,把牙齿拔完都还是觉得痛,最后才找上我们。”

不要漠视疼痛,要对症下药。

曾经有病人因为经常投诉疼痛,但却一直找不出原因,最后医生把病人转介到精神科,认为病人是自己想像的痛,所以若长期承受疼痛的人,有责任去看医生,然后详细的把痛的感觉说出来,让医生明白不是自己的幻觉,进而转介到疼痛管理科。

“这种找不出原因的痛,可能是骨骼或肌肉痛,痛到走路也走不好,脸部痛到一洗脸或碰到水就痛,不是一般会出现疼痛的部位,如背、颈之类。常见的慢性疼痛部位从下半部脊椎部位到脚,因为这些部位是最容易退化的部位,神经受压就会导致背部到脚都出现如电击、火灼的感觉,不像急性疼痛只在单一部位疼痛。”

三管齐下最有效

疼痛管理不是靠注射止痛剂、麻醉剂就可以止痛,放松与运动才是良药。

在疼痛管理诊所,见过各式各样的慢性疼痛病人,第一次见面或开始接受治疗时,都会要求医生给他们止痛药或注射止痛剂,会清楚的解释给病人知道,这是治标不治本,疼痛管理诊所不是一个只给止痛药的诊所。

止痛药就如麻醉剂,暂时阻断疼痛感,改变神经系统的化学感应,药力过后疼痛还会回来,所以单靠止痛药是无法彻底解决疼痛问题。

“很多有慢性疼痛问题的病人,都是缺乏运动,一旦他们开始动起来,释放安多芬到大脑,就可以发挥镇痛作用,让身心放松,就可以解除痛的感觉,所以心理医生在疼痛管理诊所扮演重要角色。”

药物、运动与自我管理是疼痛管理的配套,必须三管其下。从不鼓励病人单靠药物管理疼痛,且养成药物依赖性,因为慢性疼痛常见的原因是压力造成,因此会协助病人找出原因,然后教导病人做压力管理。

“开始做的时候,病人会感到很痛,而且也一定要做会痛的运动,这样才有效达到拉筋效果。有些病人会问可否以按摩代替,不是不可以,毕竟按摩是被动治疗,一定要综合主动治疗,才能达到效果,所以病人还是要自己做运动。”

出来运动之外,也鼓励病人做瑜伽、太极,都可以帮助抗抑郁,只要是病人自己做的运动都有帮助,每天做两个时段,对纾解慢性疼痛很有帮助。

注意:本文仅供公众参考。如果您在阅读本文后有任何疑问,建议您咨询医生.
来源:原创文章由马来西亚星洲日报印刷

Related posts
“闪灵杀手”脑中风
October 11, 2018
骨质疏松症
October 11, 2018
颈部疼痛与僵硬
October 10, 2018
尿失禁
October 10, 2018
儿童过敏症
October 10, 2018
血压晨峰现象
October 9, 2018
© 2018 Insure Savvy Sdn Bhd (1244396-D). All Rights Reserved.